語言與想法

2014051023:24

  溝通已經成為我們主要的一部分。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廣東話呢?我就好喜歡使用它了⋯⋯原因無他,廣東話是我的母語,自小就耳熟能詳,而且有些描述對話的句子也可以講得生動有趣。就好像“隔岸觀火”,廣東語時會叫“食住花生等睇戲”,也就是說袖手旁觀,自已不會插手干預,對事靜觀其變。

 

  可惜,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只要你去一下中環,你會見到好多外國人仕;又行一下旺角,大批大批的外地人來港,可以說香港人真的需要很強的語言能力才能應付到這麼大量的旅遊人仕。

除了日常生活用到的粵語外,還學習英文、普通話,現在兩文三語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基本技能”了。

 

  我真的感到可惜和失望。

 

  我們去英國、美國等地區旅行時會用他們的語言對話,去法國、德國、甚至是西班牙也會用當地的言語,表現出尊重的行為 ––– 不論在任何的國家或者地區。那為何在香港我們卻是反過來呢?

 

  學習對我們來說不是難題,因為我們一生都進行著,或許就算你不懂上述說的語言,其實你還有你一雙手可以幫你解決問題。我們要理解語言不會限制在各地各國,會限制的就只有人們的心態,國家可以叫你去學習國家的通用語言,但沒有能力去叫你改變日常的語言。既然大家都說人類、職業無分貴賤,那麼等同的,言語都不應出現這情況。

 

 

  “學生上中文堂時,學校是以普通話教學。”

  對學生來說,關係較為嚴重,因為他們等於要從小開始學習兩文三語,我們會否擔心過小孩有否能力自已獨立處理言語更換這部分呢?我們排除天生就語言能力非常好的小孩子先,一般平常的兒童,在處理語言時,答案是依靠我們平日的對話時間上。

 

  你會認為在這社會規範上真正的得益者只有成績優越、有多種才能、聽聽話話的學生嗎?你有否想過當他們上幼稚園、小學,接觸到的會是什麼呢?老師會教什麼呢?相反,孩子們事實上又會接收到、學習到什麼呢?那麼,對他們來說有什麼影響?

 

  可能我是個想得太多的人,然而我比較討厭沒去想。腦袋並不是裝飾品,失去思考的日子、世人幫你安排好的生活、木偶般的走動,你會高興嗎?

  坦白說,
我一點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