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西周與春秋(社會方面)

2014031614:35
 
在社會方面的問題


我們可以知道西周時期,在封建制度之下的庶民(平民)是沒有機會接受教育
但是,由於春秋時期有部分貴族因戰爭失敗而淪平民,因此有了大量變動,平民能夠學習知識甚至以營商得利,這些貴族教懂平民後,平民也因而有機會受到統治者的注視及重用
例如﹕較為普遍的有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
題外話﹕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以上幾位有個「子」字?
在古時,其實「子」字在名字前指為老師,而「子」字在名字後指的是讀書人。


其次,用來維持道德及社會秩序的禮樂制度最終被破壞,造成貴族等的階級開始僭禮


此外,之前有提及到郡縣制的出現是因兼併而生,其實另一原因是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加上不斷有戰爭,一些作為政治、經濟及軍事重地的地方慢慢演變成大大小小的城市,郡縣制也隨之形成。
這成為日後戰國時期的重大基礎因素。



**更新!!!想知道更多有關封建制度的內容(即宗法制度、禮樂制度、井田制度)可參考在''歷史''的''後記''內的''周朝---封建制度''文章**